新闻资讯
强化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主题班会?冬季防火防电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防雷电灾害主题班会
教师讲解防雷电知识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素质、自救、自护的能力。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争创平安学校。为防止雷电事件的发生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嵩山路学校开展了防雷防电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在班会中,有的班级是班主任亲自讲授,有的班级是学生自主开展,通过直观的视频和生动的图片,学生和老师分别从概念上对雷电进行了讲解;雷电带来的灾害以及如何防范雷电等自然灾害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和说明。让学生们对雷电等自然灾害有了深刻的认识。
学生意识到防雷防电的严峻性,主动做起了“小小防雷防电宣传员”。他们通过网上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雷电常识,制作了一系列的防雷防电手抄报,呼吁大家科学用电的同时,牢记防防雷电等安全知识。
通过此次防雷防电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强化了学生们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学生们懂得了在自然灾害来临之际,有序躲开灾难的袭击,掌握基本的应急技能和逃生技能,时刻提高警惕,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庄潇然 徐巧霞 张会霞)
【来源:漯河教育网_源汇区】
声明:此文归原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地址:jpbljp.jiupainew
强盛的近义词?强盛的拼音
先来看一段在网上流传很广的言论:“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从人口的对比上,很多人得出了“唐太宗不如隋文帝多矣”的结论。更有大牛甚至考证出“贞观之治”系御用史学家们的造假而已。
网络配图
胖子认为,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得从隋唐开国时的整个社会大环境说起。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胖子这里所说的“经济”,也主要是以户数或人口数来做代表。因为对于农业立国的古代国家来说,户数和人口数作为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可以拿来比较的,而且人口数比较相对准确,不像用GDP或财政收入、家庭收入之类的经济指标对比还需要进行购买力平价换算,争议较大。
先来看下隋朝。
隋朝的鼎盛,在大业二年(606年),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在籍户数8907636,人口数46019956;唐朝的鼎盛,在天宝十三年,全国户数961.7万,人口数52,880,488人;贞观(627~649)初,户不满三百万。(数据来源:《旧唐书》)
从中可见,隋朝户数的确远胜于贞观、开元,跟唐朝鼎盛时期天宝相当。
对于这个问题,钱穆从战争、吏治、社会等三个主要角度来解释:
1.(北)周灭(北)齐、隋灭陈,均未经甚大之战祸,天下宁一,已有年数。
2. 自宇文泰、苏绰以来,北朝君臣大体均能注重吏治。隋承其风而弗替。
网络配图
3. 其尤要者,则为中央政令之统一,与社会阶级之消融。
隋朝的天下,取自三部分,北周、北齐、陈,北周、北齐既是当时的北朝,陈既是当时的南朝。
北周、北齐虽交战多年,但双方互有胜负,且国力一直稳步上升。自从北齐高纬(公元556年—公元577年)即位,朝政不治,国力大衰,终被北周二战而灭,但此二战总共耗时不过五月左右,且北周军队纪律严明,所以对社会经济破坏不大。
隋代周,实为政变,无大战。
隋灭陈,因为陈统治阶级腐败透顶,从上至下几无抵抗意志,只用二十余天就攻占了陈首都建康,无大战及屠杀。
由此可见,隋统一全国之前,大约二十多年无连年战祸,所以社会经济基本得以保存。(连年战祸,对社会经济和人口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举个例子,公元157年东汉人口达五千六百多万,大动乱后公元260—280年,魏、蜀、吴三国人口可能总数才七百六十余万,不及原来的七分之一。)
隋文帝的文韬武略的确不输于唐太宗。隋取消了郡,变三层统治结构为两层;地方官多用文官;文帝以身作则,上行下效,众多贪官被罢免,吏治为之一新。
隋朝的吏治,很好地保证了这个金字塔形,前后五十年无大战乱,所以到隋炀帝即位的时候,“天下储积,可供五、六十年”。
再来看唐朝。
先是连年战祸。“从大业七年,到开元二年,前后十八年,群雄纷起一百三十余人,拥众十五万以上者,多至五十余人,民间已残破不堪”,人口从大业五年的八百九十万户锐减至武德初年的二百多万户(《通典》)。
网络配图
其次是天灾。“贞观元年,关中饥荒;二年,天下蝗灾;三年,大水;四年,始熟,流散者得归;六年,河南、北数州大水”。
第三是战争。隋末唐初,东突厥趁势崛起,连年侵唐边地,杀掠吏民,劫夺财物,阻唐统一,是初生的唐帝国最大的威胁。劼利可汗甚至兵临渭水,逼迫唐太宗签下了白马之盟。
可以说,唐太宗面对的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所以贞观一朝历时23年,到李治接手时人口380万户,也只是增长了几十万户,这个人口成增长曲线还是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压抑。
究其原因,首先贞观时兵役与徭役的负担仍然很重。“王师初发之岁,河西供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复”。其时徭役之重,“似不下隋时,怀、洛以东,残人不堪其命”,而“关中之人,劳敝尤甚”。
再加上自然灾害仍频,如“贞观之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负老幼,来往数千”,也造成人口的流亡与损耗。魏征谏阻太宗封禅疏说:“今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人口依旧很稀少。